banner
lca

lca

真正的不自由,是在自己的心中设下牢笼。

《活出生命的意義》閱讀筆記

image

書名:《活出生命的意義》
作者:維克多・E・弗蘭克爾
推薦值:⭐⭐⭐⭐⭐

  • 我們不喜歡談論我們的過去。對於經歷過這場噩夢的人來說,所有的解釋都是多餘的,而對於沒有這種經歷的人來說,他們不會理解我們過去的感受,也不會理解我們現在的感覺。

  • 奇怪的是,那些黨衛軍看起來極具友好的魅力,其中的原因不久就被我們找到了。他們在看中我們的腕表並婉言說服我們交出來時,顯得極其友好。難道我們不該向這些友好人士上交那些財產嗎?難道這樣的好人不該擁有這塊手表嗎?也許有一天他們會報答我們。

  • 我記得萊辛曾經說過:“有些東西能使你失去理智或變得一無所有,直到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

  • 冷漠、遲鈍、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是囚徒第二階段心理反應的表現,這些症狀最終會使他們對每天每時頻繁發生的酷刑折磨無動於衷。正是由於這種冷漠外殼的包裹,囚徒們才能真正地保護自己。

  • 鞭打令人倍感疼痛是因為鞭子隱含著侮辱的意味。

  • 有時,似乎很老練的囚徒也會發火。他的憤怒不是由於自己所承受的殘忍或疼痛,而是出自與之相關的侮辱。

  • 有些工頭很同情我們,在工地,他們想方設法改善我們的處境,至少在建築工地是這樣的。他們也常常提醒我們一名正常工人可以幹我們幾倍的活兒而且用時更短。但他們也明白,正常工人每天的飯量可不是近 300 克麵包(我們實際上得到的還沒這麼多)和 1 公升清湯。正常工人不是生活在屈從的精神壓力下,也不是生活在不知家中親人是送進了集中營還是毒氣室的擔憂中,更不是在時刻受到死亡威脅的情況下工作的。

  • 第二階段的主要症狀是冷漠,這也是必不可少的自我保護機制。

  • 那一刻,我強烈意識到,不管夢有多恐怖也比集中營的現實狀況要好得多。

  • 當皮下脂肪消耗殆盡時,我們就像被一層皮和破布裹著的骷髏,不斷感到身體開始消耗我們的生命。

  • 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我理解了詩歌、思想和信仰所傳達的偉大秘密的真正含義:拯救人類要通過愛與被愛。我知道世界上一無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時間思念愛人,那麼他就可以領悟幸福的真諦。在荒涼的環境中,人們不能暢所欲言,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忍受痛苦,以一種令人尊敬的方式去忍受,在這種處境中的人們也可以通過回憶愛人的形象獲得滿足。我生平第一次理解這句話 “天使存在於無比美麗的永恆思念中”。

  • 那就是愛一個人可以遠遠超過愛她的肉體本身。愛在精神和內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義,無論伴侶是否在場,是否健在,愛以什麼方式終止是很重要的。

  • 囚犯的內心生活可能很極端,他們能體驗以前從未體驗過的藝術美和自然美。在藝術美和自然美的影響下,他們甚至忘記自己當下所處的環境。

  • 培養幽默感並以一種幽默的態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藝術時學到的技巧。儘管在集中營中苦難無處不在,但還是有可能運用生存的藝術。

  • 人是如此關注自己和親人的生命,以至於精神高度緊張,這種緊張可能會摧毀他所有的價值觀念,使他懷疑一切。

  • 一個犯人的意義就在於他有號碼,因此囚號才是最要緊的。犯人成了名副其實的號碼,不管你是活著還是死了,死活倒不重要。

  • 我們這些在集中營生活過的人,都記得那些走過一個個屋子安慰別人、把自己最後一塊麵包給了別人的人。這樣的人在數量上可能不多,但足以說明一點: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

  •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過: “我只害怕一樣 —— 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 就是這種精神的自由 —— 任誰也無法奪走 —— 使生活變得有目的、有意義。

  • 如果說生命有意義,那麼遭受苦難也有意義。

  • 人接受命運和所有苦難、背負起十字架的方式為他提供了賦予其生命更深刻含義的巨大機會,即便在最困難的環境下也是如此。他仍然可以做一個勇敢、自尊和無私的人。否則,為了活命,他會忘記自己的尊嚴,變得無異於禽獸。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困苦環境所提供的能使人道德完善的機會,有的人會充分運用它,有的人會放棄它。這也決定了他是否配得上自己所遭受的苦難。

  • 我們不應該再問生活的意義是什麼,而應該像那些每時每刻都被生活質問的人那樣去思考自身。我們的回答不是說與想,而是採取正確的行動。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

  • 如果急需一隊嚴苛的看守,這些虐待狂總會被選中。在工地幹活的時候,如果允許我們去小爐子 (燒的是樹葉和碎木頭)前暖暖身子,哪怕只是幾

  • 團體的界限會有交叉,我們不能簡單地下結論說哪些人是天使,哪些人是魔鬼。

  • 綜上所述,大家可以看出,世界上有 (且只有)兩類人 —— 高尚的和龌龊的。任何地方都有這兩類人,人類社會的所有團體中也都有這兩類人。沒有哪個團體純粹由高尚的人或者龌龊的人組成。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存在純粹類型的團體。因此,即使在集中營看守當中,你偶爾也能發現一個高尚的人。

  • 解放後不久的一天,我在田野裡散步,穿過繁花盛開的沼澤,一直走到鄰近集中營的市場。雲雀在天上飛過,我能聽到它們在快樂地歌唱。方圓數里內,空無一人,只有空曠的田野、寂靜的天空和歌唱的雲雀,一片自由的空間。我停住腳步,觀察四周和天空,然後跪在地上。那一刻我幾乎忘了自己,忘了整個世界的存在。腦子裡來來回回只有一句話:“我從心底呼喚著上帝,他在自由的空間回答了我。”

  • 我們要認識到,一個人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一旦得到解放,反倒面臨著某種危險,尤其是在巨大的心理壓力突然消失的情況下。

  • 對於回家的犯人來說,最重要的體驗是在他經受了那麼多苦難之後,除了上帝,他不再畏懼任何東西,那種體驗有著無與倫比的美妙感覺。

  • 在意義療法中,患者需要筆直地坐著,傾聽那些有時很不中聽的事情。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社會學家還對 48 所大學的 7948 名大學生做過一項統計調查。其初步報告是全國精神衛生研究所資助的一項為期兩年的研究項目的一部分。在被問及什麼是你目前最主要的事情時,16% 的學生回答說是 “賺很多錢”,78% 的學生回答其首要目標是 “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義”。

  • 意源性神經官能症的發生不是由於欲望與本能的衝突,而是由於存在本身出現了問題。其中,追求意義過程中遇到挫折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 尼采的一句話很有智慧:“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 人實際需要的不是沒有緊張的狀態,而是為追求某個自由選擇的、有價值的目標而付出的努力和奮鬥。

  • 喪失了告訴他必須做什麼的本能,喪失了告訴他應該做什麼的傳統,有時人甚至連自己想做什麼都不知道。這樣,他要麼去做別人所做的事 (隨大流),要麼做別人希望他做的事 (集權主義)。

  • 存在之虛無的主要表現是厭倦。現在我們能夠理解叔本華的話了:人注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這兩極之間。

  • 因為自動化可能導致普通工人的閒暇時間越來越多,而許多工人不知道該如何利用這些大量的閒暇時間。

  • 你不應該追問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並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這樣,每個人生命的任務就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

  • 因此,意義療法認為,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

  •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總是指向某種事物或某人 (他自己以外的某人)—— 不論是作為有待實現的意義還是需要面對的他人。人越是忘記自己 —— 投身於某種事業或獻身於所愛的人 —— 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所謂自我實現,絕不是指某種可以實現的目標,因為人越是追求這個目標,越是容易失去它。換句話說,自我實現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產品。

  • 按照意義療法,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之意義:(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

  • 悲觀主義者好比一個恐懼而悲傷地看著牆上的掛曆每天都被撕掉一張,掛曆越變越薄的人;而積極地應對生活問題的人好比一個每撕掉一張就把它整整齊齊地摞在一起,還要在背面記幾行日記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樂地回憶日記中所記下的所有充實的日子,那些他曾經有過的全部生活。

  • 快樂是 (而且一直是)一種附加品,如果這種附加品本身成了目的,反而會受到減損。

  • 意義療法所謂 “矛盾意向法” 的技術基礎源於以下兩方面的事實:一方面,正是恐懼導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現;另一方面,過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變得不可能。

  • 當然,人們一般只看到生命的短暫,而忽視和忘記了過去的輝煌,在那裡他們收穫過自己的生命:信守的承諾、付出的愛及勇敢而有尊嚴地忍受過的磨難。

  • 沒有任何理由去憐憫老年人。相反,年輕人應該嫉妒老年人。雖然老年人沒有了機會、沒有了將來的可能性,但他們擁有比這多得多的財富。他們擁有保存在過去的成就 —— 那些他們已經實現了的潛力和已經完成了的意義 —— 而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從過去奪走這些財富。

  • 但是, “所有偉大事情之難以實現,一如其難以找到”,斯賓諾莎的 《倫理學》的最後一句話這樣說。

  • 要實現個人的意義就必須超越主觀的快樂,辦法是去做某件 “為了某事或者他人的事,或者獻身於某種事業或所愛的人”。

  • 在 《活出生命的意義》中,他提出:“苦難不一定是追尋意義所必須的,但儘管有苦難,生命仍然可能有意義。” 他接著說, “承受不必要的苦難與其說是英雄行為,毋寧說是自虐”。

  • 滋養內心的自由,擁抱自然、藝術、詩歌和文學之美,感受對家庭和朋友的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其他個人選擇、行動、關係、愛好甚至簡單的快樂也能賦予生命以意義。

  • 為什麼一些人覺得自己如此空虛?弗蘭克爾的智慧尤其值得一提:這就是個

  • 人對待一切事情 —— 不論是生死攸關的挑戰還是日常瑣事 —— 的積極態度有助於成就我們生命的意義。

  • 面對困難抉擇的人也許不能完全意識到自己的態度對必須要做的決定有多大程度的影響。

  • 他知道維也納的同事和鄰居可能知曉甚至參與了對他的迫害,但他不強求他們為什麼沒有加入抵抗運動或以死抗爭,相反,他深信,即使是邪惡的納粹罪犯或看起來沒救的瘋子也有某些潛在的通過做出負責任的決定而超越罪惡或瘋癫的可能性。

  • 但這符合弗蘭克爾的特點:他接受某個人,不是看他的宗教信仰或世俗信念。他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和尊嚴,從他對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尊敬可以看出。儘管他不同意他們的哲學和心理學理論,他還是很珍惜與哲學家們的個人關係。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